本网讯(太阳成集团tyc539 王雪琪 张文君)2018年9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杨焕明院士应邀在赭山校区科技小礼堂作了题为《DNA,HGP和人类的未来》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太阳成集团tyc539经理吴孝兵教授主持,学校与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400余人,济济一堂,聆听了报告。
杨焕明院士首先以为师之道——“知为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命对我仍都是奥秘!”、“一家之见,一孔之见” 开场,随后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精神,即共需、共有、共为、共享的合作共赢思想,以及基因组学的“感恩”文化。接着,杨院士解读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场革命”——DNA双螺旋结构的伟大发现,强调了碱基序列是储存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信息”。他指出2018 年是HGP完成的第15周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1990年,HGP开启了生命科学的“第二场革命”,旨在揭开人体30亿个碱基对的秘密,绘制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从而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提供一份生命“说明书”,有人将其称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杨焕明院士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参与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曲折过程,以及当时其团队在极其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的卓越工作,肯定了中国科学家为HGP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3年4月14日,中、美、日、德、法、英6国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成功。正是这“1%测序项目”使我国能够理所当然的分享全部HGP成果,包括数据、资源和技术,拥有有关事务的发言权。“1%测序项目”还使我国具备了自己的、接近世界水平的基因组研究的强大实力,由此掀开了中国基因组学研究的篇章,也为21世纪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杨焕明院士及其带领的中国团队艰苦奋斗、追求真理、为国争光的情怀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讲到精彩之处,全场掌声阵阵。
“生命是序列的,生命是数字的”,在整个报告会中,杨院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诙谐幽默的口吻,阐述了基因组学的起源与发展史、理念与基本概念、研究领域与核心技术,从基因组的角度深度解读了生命的奥秘,以及过去十五年里科学家在HGP基础上取得的一系列里程碑式成就。特别是基因组学为生命科学、食品、农业和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意义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深刻展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最后,杨院士介绍了基因组学发展的六大趋势,以及正在改变世界的七项技术,包括生命科学的“第三场革命”——基因组编写技术,并畅谈了生物安全和生命伦理问题。整个讲座持续两个多小时,杨焕明教授饱含热情、抑扬顿挫的讲解,赢得了全场师生的喝彩。会后,在座师生积极提问,杨院士一一耐心讲解,同学们表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纷纷上前请杨院士签名留念。
杨焕明,博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员、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TWAS(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国、印度国家科学院以及丹麦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EMBO)外籍成员。曾获2002年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的“2002年度世界科学领袖”、2006年TWAS的生物学奖、2010年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的“卓越科学成就奖”等多项荣誉及奖项。杨焕明院士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倡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他和他的团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1%的测序工作,并为“人类单体型图计划”、“千人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古人类基因组、肠道Meta基因组、癌症基因组、外显子组和甲基化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杨焕明院士的报告,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生命天书”的破解,必将带动产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健康产业,而生物将成为第五个经济形态,生物技术将成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此次报告会对拓展师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