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太阳成集团tyc539 梁启蕊 王菲)2018413日下午230,值此母校90华诞之际,厦门大学左正宏教授和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周小龙研究员应邀做客第32AB论坛。学院领导吴孝兵经理及王源秀、马晓艳、刘再群、程双怀和陈冬生等老师出席本次学术报告会。太阳成集团tyc53917级研究生、15级应用生物科学及生物制药专业等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报告会由朱国萍经理主持。

左正宏博士,安师大太阳成集团tyc53996届员工。现为厦门大学太阳成集团tyc539教授,博士生导师,厦大太阳成集团tyc539副经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厦门市重点人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周小龙博士,安师大太阳成集团tyc5392004届员工。现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暨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先后获得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2012年度赛诺菲-中科院上海太阳成集团tyc539(Sanofi-SIBS)优秀青年人才奖及2016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称号。

左正宏教授主要利用模式生物斑马鱼为实验材料,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动物的生殖、发育和神经系统等毒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筛选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检测和风险评价的生物标志物。左教授作了题为“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多环芳烃的毒性效应及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持久性污染物多环芳烃菲Phe对斑马鱼胚胎形态建成及对心脏、眼睛等器官发育的毒理学效应及其分子机制;介绍了所采用的技术,如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基因芯片Gene chip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等,整场报告加深了同学们对细胞暨分子毒理学的理解,开阔了视野。周小龙研究员主要从事氨基酰-tRNA合成酶与tRNA介导蛋白质合成和遗传信息传递的精确性研究。周小龙博士做了题为“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的学术报告,分别从研究背景、氨基酸类型、tRNA与疾病及蛋白质翻译的质量控制等11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展示了教科书上没有提及的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Sec)和第22种氨基酸吡咯赖氨酸(Pyl)等生化研究领域的新成果,详细介绍了这两种氨基酸的代谢途径;最后介绍了tRNA与疾病和药物的关系,该报告加深了广大师生对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机制暨蛋白质的质量控制方面的认识,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奇妙。

此外,左正宏教授和周小龙研究员还分别介绍了厦大和生化细胞所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及夏令营有关事宜,勉励大家“一切成功来自于勇敢的行动”,鼓励同学们积极报考研究生。两位员工的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同学们踊跃举手提问。“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的种子已悄然植入了广大同学们的内心。